全球卒中领跑者、知名临床神经科学家克雷格·安德森全职加盟复旦大学。全球卒中研究领跑者、著名临床神经科学家、世界卒中组织副主席克雷格·安德森(Craig Anderson)日前全职加入复旦大学,成为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类脑研究院)特聘教授。
作为克雷格·安德森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由他牵头发起的研究项目“急性脑出血的强化降压相关治疗研究项目试验(注:INTERACT,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Acute Cerebral haemorrhage Trial)”在过去20年开展一系列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注:INTERACT 1-4),证明对脑出血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2023年第九届欧洲卒中组织大会上,INTERACT第3期研究(注:INTERACT 3)成果公布。作为急性脑出血治疗史上规模最大研究试验,该研究证明了包括强化降压在内的组合性管理方案(注:Care Bundle)能显著降低患者6个月后出现不良功能结局的风险。
这一历时近十年完成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覆盖中国、印度、越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日利亚、巴西、秘鲁、墨西哥和智利共10个国家121家中心,纳入超过七千例脑出血患者,为急性脑出血治疗提供重要证据支持,相关成果同步发表于《柳叶刀》杂志。
紧随其后的“脑卒中急救车超早期强化降压的研究(注:INTERACT 4)”也于今年五月发表于国际知名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一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明确了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2小时内启动强化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致残致死风险。
而此前,INTERACT 1、INTERACT 2急性脑出血后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推动多个国际指南将早期强化降压作为标准治疗选项。
INTERACT系列之外,克雷格·安德森还领导了“改进高血压管理与溶栓治疗的卒中研究(注:ENCHANTED)”“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强化血压控制的研究(注:ENCHANTED 2/MT)”“卒中的头位研究(注:HeadPost)” 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规模研究。这些成果不仅改写脑卒中治疗领域的国际临床指南,也逐渐改变大众对脑卒中治疗的已有认知,《柳叶刀》也因而赞誉他为“卒中研究领跑者”。
克雷格·安德森坦言,很多大型项目需要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人才合作。近年来,他的工作重心主要在中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通过在这些脑卒中高发地区开展研究,他希望进一步发挥研究的影响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入职复旦,克雷格·安德森表示,复旦类脑研究院具有世界级水准。作为临床转化神经科学家,他希望未来能将自己的研究与研究院所开展大脑疾病和遗传学相关基础研究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的治疗方法。
克雷格·安德森教授(右一)、宋莉莉教授(右二)在复旦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克雷格·安德森此次是以团队形式引进复旦。今年四月,其团队重要成员宋莉莉博士就以特聘研究员身份加入了类脑研究院,担任复旦类脑院国际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中心(筹)执行主任,“我们希望将复旦的神经调控、脑机接口等先进技术与我们的临床研究融合起来,从而填补目前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之间缺少的一环,这也是我们和复旦相互吸引的地方。”宋莉莉说。
近年来,复旦积极倡导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的科研范式变革,利用AI技术赋能科学发现。这一主张也与克雷格·安德森对于新技术的看法不谋而合。“AI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有助于我们进行诊断和预测方面的决策制定。”
目前,其团队的研究方法之一,就是将AI技术应用于大脑成像和临床信息处理,帮助预测患者管理策略。同时,通过开展大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患者医疗服务方案,预测未来公共卫生需求,尤其是为一些医疗资源不足地区,提供标准化的护理,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健康管理。
“将复旦打造成全球临床研究和大脑健康研究领域的顶尖机构是我的重要任务。”克雷格·安德森谈到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时说。随着后续研究项目的开展,团队也将引入更多人才,进一步提升复旦在临床转化方面的综合科研实力。
“类脑院每年发表30多篇包括Nature, Cell和Nature子刊的顶级科研文章,但之前主要专注在技术和机制的基础研究上,Craig团队的加入,正好作为一个桥梁链接了上游技术与下游临床应用,是我们布局的重要一环。”类脑研究院院长冯建峰说。
来源:文汇报
相关信息
推荐信息